13917766904
您当前位置: 首页 律师文集 劳动就业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问题

2015年11月24日  上海著名劳动律师   http://www.zmldshls.com/
一、我国出现的人口老龄化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老龄化的过程不同。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实现的,经历了约百年时间。特别是二战以后,人口再生产转变为稳定的低出生、低死亡、低增类型,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甚至出现了人口负增长。0~14岁的少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显著降低,65岁(或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人口老化程度加剧。我国则没有经历出生率自发下降的过程,而是在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再生产正处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人口规模迅速膨胀的背景下,迫于人口的迅猛增长,采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策略,使人口迅猛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出生率持续下降,导致少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迅速下降,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升高,因而出现了人口老龄化。

其次,老龄化带来的后果(或称影响)不同。发达国家的人口老化过程历时百多年(最快的也有80年左右),人口激增期酿就的生育潜能(人口增长惯性)已经释放尽净,人口年龄结构一旦老化且程度不断加深,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劳动年龄人口后继资源不足,而且劳动年龄人口也随之老化,造成劳动力匮乏,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英国、法国、瑞典等不少发达国家不得不引进别国的劳动力,弥补本国劳动力不足。与此同时,本国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加剧,社会负担越来越重,解决老年人口这一特殊人群的社会保障,成为最尖锐的人口问题和社会矛盾。联合国确定“国际老年人年”,针对的是老年人口的供养、医疗、健康、社会服务,老年人的婚姻、家庭、价值等等问题,而没有指向人口老龄化。而我国由于采取了强有力的计划生育、人口控制措施,仅仅用了25年就使人口再生产由控制前的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迅速转变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因此,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超经济的,在经济和社会尚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背景下,超前出现了人口老龄化,过去长期高出生积蓄下来的人口增长潜能远远没有释放完,人口增长的惯性非常强劲,总人口还要继续增长多年才能稳定下来,所以劳动年龄人口后继资源十分丰富,人口老龄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再继续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抚养指数不会很大。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不是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会构成威胁,局部地区可能会较早出现的劳动力不足,完全可能通过市场调节、劳动力资源重组加以解决。

尽管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在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应付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是一个极为沉重的负担。但是必须看到,人口老龄化的超前到来和迅速发展,为我国实现人口控制目标,乃至将来实现人口现代化(数量适当,素质提高、结构合理)提供了机遇。人口年龄结构只有达到老化以后,并在老化的较高水平上保持一定的时期,人口增长才能得到控制,并进而向适应国土资源优化承载量过渡(即适度人口)。因此,人口老龄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更多的是积极影响,而不是消极影响。在我国,保持相当长时期的适度老化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

二、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问题既有紧密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

人口老龄化指的是人口年龄结构上的老化,是人口群体的相对老化,并不是说人口都成了老年人。现在的老年人口是由65年及以前出生人口数量的多少所决定的。即65年及以前出生的、随年龄增长扣除其死亡以后累积下来的存活人口。2060年的老年人口现在已经3岁。那么,到2060年将会有多少人口存活下来,就是不同时期老年人口的数量。它和老龄化毫无关系。不管老化不老化,老年人口该有多少就是多少,绝不会因为老化或年轻化而有所增减。有人说,老化与人口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有关。应当说这个认识有一些道理,但必须有科学的注解。因为死亡率下降要看是哪个年龄段。我国死亡率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主要是婴儿死亡率的大幅度下降。另外,我们所说的平均寿命指的是预期寿命,是根据婴儿死亡率和分年龄死亡概率推算的(即生命表),不等于实际寿命。由此可见,不加分析地将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当作人口老龄化的成因或老年人口增加的依据,是不够准确的。只讲人口老龄化的消极影响,不讲积极作用;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用同一个标准来评价,甚至把人口老龄化的发生和发展归咎于计划生育等等,都是不正确的。

三、从我国人口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欢迎人口老龄化,积极妥善解决老年人口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态度。

1.深入广泛地开展人口科学知识和有关人口理论的宣传教育,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首先,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年”活动。要向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讲清什么是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怎么产生的,什么是老年人口问题,老年人口与人口老龄化是什么关系,人口老龄化对不同国家或地区将会带来什么不同的影响,等等。其次,加大“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宣传力度。要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理解人口老龄化与计划生育的关系,认识计划生育的历史作用,进一步推动计划生育向深层次、高台阶迈进。再次,大力宣传我国尊老敬老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要正确宣传老年人的奉献与需求。应当看到老年人是宝贵的特种人力资源,尤其是年轻老年人和中年老年人(即65-69岁、70-75岁的老年人)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中的老专家、老教授、老专业技术人员拥有宝贵的知识和科学技术,只要营造适合的社会环境和必要的条件,他们仍可为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2.已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把老年人的权益保障纳入了法治轨道。各地可根据各自发展情况定出相应的执行办法,逐步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其稳定和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

3.以社区为依托,加快老年人福利设施和服务机制的建设。政府机关和单位现有的老干部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向所在社区的老年人开放,资源共享。社区内培养一定数量的社会服务员,并作为一种就业形式进行有偿服务。社会服务员与志愿者结合起来,形成社区的老年服务以及家政服务机制。

4.创造老年人再就业机会,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为社区建设服务。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率和劳动参与率,实现老年人的价值。当然,要尽力避免与青壮年争劳动岗位和就业机会。农村社区可以组织老年人开展庭院种养业、“彩色农业”(花卉种植)、林果业,以及社区提供的轻体力种养业,帮助老年人增加收入,作到部分自养,减轻社区和家庭的负担。

5.重视老年人的再教育。有条件的地方创办老年大学或专业学校,不仅能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老年生活。

6.确定中国的老年人节。节日里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秀传统很有好处。

7.警惕因人口老龄化而干扰计划生育工作。如有的地方因为年龄结构老化、出现人口负增长,要求调整生育政策。当前仍应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生育政策应采取缓和渐变的办法,逐步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