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7766904
您当前位置: 首页 律师文集 劳动就业

“4050”人员的就业之路

2013年7月1日  上海著名劳动律师   http://www.zmldshls.com/
“4050”人员的就业之路

马兰(重庆市江北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4050”人员,即男50岁以上,女40岁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目前城镇就业最困难的一个群体。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是城镇帮贫扶困的治本之策

“4050”人员现状

(一)“4050”人员比重大

江北区是老工业区,国有老企业多,下岗失业人员中,“4050”人员占有较大比重。现有城镇下岗职工13768人,“4050”人员占40%左右;城镇失业人员18726人,“4050”人员占30%左右。其中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就业特困人员有1329名,占登记失业人员的20%以上。至2003年底全市国有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关门时,全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总数将达3.5万人,其中“4050”人员接近1万人。

(二)“4050”人员再就业率低

“4050”人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能缺乏或单一,在市场竞争就业中处于弱势,实现再就业困难重重。从1999年至今,“4050”下岗职工在劳动力市场找到工作的不到10%。江北区劳动力市场上半年提供就业岗位4216个,职业介绍成功2392人次,其中“4050”人员介绍成功654人次,成交率仅为27.3%。

“4050”人员再就业困难,不能有效地增加个人及家庭收入,绝大多数“4050”人员家庭陷入贫困境地。仅江北城街道,就有2000多名“4050”人员吃“低保”。

(三)“4050”人员再就业愿望不强

今年3月,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的调查摸底发现全区吃低保的“4050”人员中,只有1329名下岗失业人员有再就业愿望。

造成“4050”人员再就业愿望不强的原因,一是缺乏适合大龄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岗位。从上半年区劳动力市场招工工种排行榜看,排在前8位的工种是车工、生产运输体力工人、餐饮服务人员、焊工、推销员、保安员、汽车驾驶员、营业员。这些岗位要么需要专业技术,要么需年轻力壮的人员。许多“4050”人员屡次找工作,屡次失败,再就业信心受挫,有的下岗失业人员还有被“y”职介欺骗的经历,更是雪上加霜,不愿再找工作。

二是就业观念落后。有的大龄下岗失业人员或怨天尤人,怨生不逢时,怨政府不安排工作,怨农民抢了饭碗;或对工作挑三拣四,工资低了不愿干,离家远了不愿干,苦活累活不愿干。有的大龄下岗失业人员不愿从事新职业,要找工作也要找以前一样的工作岗位。一名曾从事管理工作的大龄下岗职工提出“要么就当老板,当丘儿不干”。

三是受“低保”政策的负面影响。江北城、苗儿石等贫困地区许多三口之家,夫妻有劳动能力也不愿出来找工作,他们的理由是:“出来做事淘神费力,车费钱、饭钱除了所剩无几,居委会晓得了还要抵扣低保费。”许多人宁愿“吃低保”,也不愿再就业。

帮助“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的途径和办法

(一) 量体裁衣,为“4050”群体打造一批岗位

1.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开辟社区就业新天地。社区是个就业的

“富矿”,孕育着大量的就业岗位。据有关部门对我市1000名城市居民的调查显示,96%以上的社区居民希望有专业化的、有组织的人员为他们提供水电维修、高档服装洗烫、小孩接送、老人护理、家政服务、健身娱乐等服务,特别是希望由本市人员当社区保安。本市一家政服务公司对沙坪坝区一个街道辖区的调查显示,423个用人单位可开发置换出的就业岗位达4684个。另据调查,在现有的条件下,重庆市社区服务中一般性劳动服务岗位就可开发出19万个,这基本与目前尚未实现再就业的下岗职工数字相当。这些就业岗位对文化程度、年龄没有太多限制,下岗失业人员稍加培训即可上岗。目前江北区社区里从事家政服务(含钟点工)的“4050”人员登记的就有2000-3000人。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还将产生大量新的就业岗位。如江北区正在进行的“电信进社区”活动,每个社区建立电信服务代办点,首批即可解决1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

2.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特困人员。上海市2001年帮助就业特困人员实现就业主要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全市共有大约10万就业特困人员,其中7万多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得到安置。据不完全统计,江北区现有1000多个公益性岗位,主要是清扫保洁、治安巡逻等,安置的对象也主要是“4050”人员。今后,还可结合社区公益事业发展进程加大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力度,如成立义务交通队,社区建立居民救助亭、书报亭等,更多地安置“4050”人员。

(二) 实施“4050”工程,营造全社会关心困难群体的氛围

上海市2001年推出“4050”工程,即把重点解决40岁以上女性、

50岁以上男性就业困难,作为净增10万个就业岗位的核心工程。要解决中年困难群体就业困难,需要发动全社会力量,拓展全方位救助的渠道,通过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并举,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营利与非营利机构密切合作,形成全社会的帮扶体系。

1.开发社会资源,推出一批“4050”项目。按市场化、社会化的管理方式,组织全社会力量参与“4050”项目的设计、招标,通过政策扶持、融资支持、购买成果等手段,动员更多的人成为再就业带头人,以发挥就业的倍增效应。从过去直接提供就业岗位、直接管理转为组织、服务和协调。

2.大力发展阶段性就业组织、拓展就业渠道。将阶段性就业人员纳入基本社会保障范围,并为他们提供各类培训、社会保险优惠、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等,以解除下岗失业人员从事阶段性就业的后顾之忧。

3.加强职业培训,提高职业转换能力。对“4050”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再就业培训,如开设传统生产型企业急需的,直接服务于一线的专业。同时适应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着眼于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三)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的主导作用

1.加大就业经费投入。一是职业培训,将现在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优惠政策扩大到所有“4050”就业困难群体。二是为“4050”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免费公共就业服务或求职援助服务。三是直接创造就业岗位,如开办公共工程项目、服务项目或社区服务项目。四是对招用就业特困人员的企业或自某职业的个人给予工资或就业补贴;五是扶持失业者创办小型企业,实行自谋职业。

2.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就业服务机构向街镇社区延伸,继续实施再就业援助。上海黄浦区今年采取就业援助员进社区的做法,帮助就业特困人员就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在再就业特聘指导员基础上,组建一支专业的就业援助队伍,收集社区就业岗位,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了解掌握辖区就业特困人员基本情况并实行“一人一档”的动态管理;帮助、指导就业特困人员,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再就业。

3.实行就业补贴制度,调动“4050”人员就业积极性。英国对自谋职业或找到稳定工作的50岁以上的长期失业者给予直接就业津贴,条件是须每周工作30小时以上,税前年薪收入不超过15000英磅,则可享受连续52周、每周为60英镑的免税就业津贴,其间还可享受750英镑的一次性补贴。美国向雇用各类失业人员的企业支付达2年的工资补贴,补贴率相当于企业年均工资的50%。青岛市对“4050”人员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月工资低于青岛上年社平工资50%的,给予每人每月150元的工资补贴;同时,给予每人每月150元的社会保险补贴。如对享受低保的“4050”人员领取的低保金作为就业津贴,一个三口之家夫妻双双就业,全家的收入可能上1000元。实行就业补贴制度可调动有劳动能力的“4050”人员就业的积极性,从根本上帮助困难群体摆脱贫困,有效解决当前“低保养懒汉”的问题。